江西省2025届九年级训练(二)期中历史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届衡中同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4年江西省初中名校联盟九年级阶段性测评卷历史
2、2023-2024江西中考第一卷九年级历史答案
3、南昌市2024年九年级第二次调研测试历史
4、江西省2024九年级第二次阶段适应性测试卷
5、江西省2024九年级第二次阶段测试卷
6、2023-2024江西中考第一卷九年级历史
7、2024年江西省初中名校联盟九年级阶段性测评卷政治历史
8、2024江西九年级阶段测评卷
9、2024年江西省初中名校联盟九年级综合性测评卷历史
10、2024年江西省初中名校联盟九年级阶段性测评卷历史答案
期中历史答案)
15.D。根据材料中的"当时荣经陋史'的学术风气......经与史并无不同"可知,材料说明在当时“荣经陋史"的学术风气下,王阳明却认为春秋也是经书,五经也是历史,经与史是相同的,带有一定的叛逆色彩,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割裂了心学与儒学的历史关系,排除A项。材料强调经与史是相同的,没有强化儒家学说的地位,排除B项。王阳明自己的认识无法反映明代史学研究氛围浓厚,排除C项。16.A。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李费、顾炎武认为私心私欲是人的天性,肯定人的自然欲求,反对理学对人性的过分压抑,体现了个人权利意识的觉醒,促进了思想解放,A项正确。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借鉴明清鼎革进程的教训,批评君主专制制度和空疏的学风,与人的私心私欲关系不大,排除B项。经世致用主张走出家门,到实践中求真知,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针对的是空疏学风,而非压抑人的私欲,排除C项。材料所述为明清进步思想家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而非抖击君主专制,排除D项。17.(1)为汉匈战争的胜利提供后勤保障;促进了西域地区的开发;推动了民族融合;改变了西域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2)《水经注》的记载是文献史料,作为古代专门的水利著作,对研究汉代西域水利发展有较高的价值:米兰汉代水利工程是实物史料,具有客观性和直观性,与文献史料相互印证,研究价值高。(③)示例: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考察文化遗迹等方法,分别查找汉代及以前中原水利技术特征、西域水利技术特征,然后与文献记载中汉代及以后西域水利技术特征对照,如发现汉代及以后西域水利技术特征在前代鲜有发现,却符合中原水利技术的特征即可证明。18.(1)分歧:魏征、柳宗元等人支持郡县制反对分封制;萧璃等人主张实行分封制反对郡县制;白居易主张分封制与郡县制无所谓好坏之分。(2)示例1:评析:魏征、柳宗元等人支持郡县制、反对分封制。认为“遍封宗子"不便”,封建诸侯会造成财政困难;封建会导致宗室相残;这主要是因为秦汉唐三代的历史教训已证明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秦亡于政而非亡于制;汉代郡国并行制造成王国问题,严重威胁中央集权;唐代广封节度使造成了藩镇割据局面。这种主张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治的愿望,有利于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示例2:评析:萧等人主张实行分封制、反对郡县制。认为分封子弟可以拱卫王室,延续国祚。理由是秦末农民起义未有诸侯拱卫朝廷;周和汉因实行分封制而国祚较长。这种主张能利用宗亲血缘关系来增强王室的力量,但封建制是分权政体,封国权力很大,拥有很强的独立性,随着血缘关系的淡化以及诸侯国势力逐渐坐大,中央政府的权威受到损害,极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严重威胁中央集权和王朝的统治。示例3:评析:白居易主张分封制与郡县制无所谓好坏之分。认为国家兴亡和分封制郡县制无关,而是与政教的得失有关。这主要是因为周代封建诸侯而亡是由于君上无德、统治无道,秦朝推行郡县而亡是由于暴政而失去民心,汉代发生七国之乱是由于统治者任人唯亲而不任贤。这种主张认为国家的兴盛在于行德政、得民心,国家实行什么体制本身没有对错,关键是看是否合乎国情、顺应民意,符合时代的变化。这体现了中国人的务实精神,是历史观的进步。2025届·普通高中名校联考信息卷(月考一)·历史参考答案3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