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青桐鸣10月大联考(高三)语文答案

34

2025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青桐鸣10月大联考(高三)语文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届衡中同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汉字在一次次字体演变中不断焕发生机,成为所有古老的自源文字中从来没有中断过的文字系统,使得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得以完整记录、保存和传承。汉字体系犹如定海神针,维系了中华文化的根脉,推进了中华文明的传承发展。(摘编自李守金《汉字与中华文明传承》)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材料一《周易》中的“观乎天文,以察时变”,可以看出先民注意到日月变化与时间的密切关联,通过观察天文现象来感知时间变化。/意义,体现出月相与时间的对应关系。C.材料二中秦始皇“书同文字”的政策,以及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等例子,论证了汉字在构筑国家统一和民族融合中的基础作用。D.材料二中用诗句的不同排列方式,说明线性读出诗句能感受韵律美,而非线性结构体现词性对应,更能彰显汉字的独特神韵。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正是物候变化与农业生产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决定了汉字的词义发展必须紧密围绕日月变化和农事物候展开。B.许多古文字形体是对时间空间化的具象化表现,得益于古人对事物变化的细致观察,体现出对时间和空间的独特理解。C.材料二运用“定海神针”一词,有意强调汉字体系的稳定性,突出其在中华文化传承和维系中华文化根脉中的重要作用。D从图3中“众”字的构形可以看出,“众”字由多个人和太阳构成,会意多人在烈日下劳作,由此产生许多人的含义。太阳(日个侧面人形图3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甲骨文等古文字形体具体实例的展示,生动形象,能够让读者了解到古人对时间的独特感知和表达方式。B.材料二将西方国家与中华文明在朝代更选后文字的不同结果进行对比,突出了汉字具有表意且更在于表音的独特优势。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心。D.两则材料均采用总分总结构,前者以古人观察时间切入,以时间字空间化表达的观点作结:后者以汉字延续性切入,以对汉字重要地位的评价作结。4.材料二中说“汉字中蕴藏着中华文化的基因密码”,请从材料一中找出相关依据,并举例说明。(4分)5.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之一就是连续性。请结合材料,从汉字延续性的角度分析中华文明具备这一特性的原因。(6分)高三语文试题第3页(共8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