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河北省2024年中考模拟试卷(夺冠型)答案(历史)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届衡中同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4中考夺冠历史答案
2、2024年河北中考总动员历史
3、河北省2024年中考模拟试卷文科综合试卷夺冠型
4、2024河北中考历史卷子
5、2024年河北中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6、2024年河北历史中考
7、2024中考夺冠实战冲刺历史
8、2023-2024中考夺冠历史答案大全
9、2024河北中考历史试卷图片版
10、河北2024中考历史
答案(历史))
8.D由材料“包括管理农田生产、收藏、税收的《田律》,管理官营手工业的《工律》,管理关市职务的《关市》,管理货币、财物方面的《金布律》”可知,秦朝的法律涵盖多个领域,涉及面广,这些法律规定适应了当时经济发展的需求,故D项正确;材料体现了秦律的内容,不能体现法治思想的发展情况,排除A项:秦灭六国后建立了封建专制体制,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导致秦朝统治速亡的是暴政及严刑峻法,而不是材料所述规定,排除C项。9.A由材料中“推行了相应的养老福利政策,赐老耄孤独或匮于衣者以帛、絮、米若干”等信息可知,材料所述体现了西汉对基层“三老”的尊重和优抚政策,这在某种程度上彰显了以民为本的思想,故A项正确:材料所述举措不属于政府的经济职能,排除B项;材料并未指出汉代养老政策由君主主导,排除C项;D项夸大了汉代优抚政策的作用,排除。10.C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汉朝政府为适应西域军事需要而进行水利开发和利用,客观上促进了西域经济发展,故C项正确;保障丝绸之路通畅的是酒泉、武威、敦煌、张掖等郡的设置,排除A项:加强边疆军事防御是材料所述举措的主观影响,而不是客观上产生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所述举措不能解决西汉边疆危机,排除D项。11.B根据材料中“臣民通过上封事揭露危及国家统治、社稷安定的事件,告发并弹劾勋臣、贵戚以及朝廷重要官员,陈述对国家时势及大政方针的看法”等信息可知,东汉皇帝试图通过上封事了解各方面的情况,旨在强化君主集权统治,故B项正确;材料所述统治阶级实行上封事的主要目的是加强统治,而不是体现“民意”,排除A项;上封事制度旨在加强君主专制,并不能避免皇帝的错误决策,排除C项:材料所述上封事与外戚、宦官专权无直接关系,排除D项12.D由材料可知,“汉代斗虎画像石”生动描绘了武士的勇猛,这体现了汉代崇尚勇武的时代风貌,故D项正确:材料体现了武士斗兽的场景,没有涉及上层阶级的生活场景,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汉代尚武的时代精神,并未体现道德观念的沦丧,排除B项:材料与生态环境无关,排除C项。13.(1)主张:赏罚分明;以法治国;耕战结合:加强君主统治;严刑峻法。(8分,答出四点即可)(2)评述:商鞅变法过程中椎行赏罚分明的政策,调动了军民积极性,促进了秦国的强大,为其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商鞅变法中注重法治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商鞅变法中奖励耕织、推行“耕战”的政策促进了我国古代农耕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小农经济的确立和发展,推动了社会转型:商鞅认为国家的强势和人民的强势是对立的,主张加强君主统治,这一思想在当时有利于加强君主统治和国家稳定,但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国家稳定;商鞅主张的“严刑峻法”易导致暴政,是秦速亡的重要原因。(10分,言之有理亦可)(3)价值:有利于全面了解商鞅思想;了解先秦法家思想发展的轨迹:研究法家思想对后世治国思想的影响:推动现代中国法治建设。(7分,言之有理即可)14.[示例人物:司马迁。(2分)两汉史学的代表性成就是《史记》与《汉书》。西汉司马迁撰写的《史记》,以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的形式叙述了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的历史,首创纪传体通史体裁。《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史记》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它是中国史学史上第一部通史名著。《史记》的五体结构,在史学界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及价值,并对我国古代的小说、戏剧、传记文学、散文,都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史记》文字精练,人物刻画与叙事生动,不虚美,不隐恶,是一部兼具史学和文学价值的不朽著作。(13分)(“示例”仅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225·G3ZCJ(新高考)·历史-R-必考-QGA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