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师联盟]2024届高三仿真模拟考试(四)4语文试题

28

[百师联盟]2024届高三仿真模拟考试(四)4语文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届衡中同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4百师联盟第四次联考语文
    2、百师联盟2024高三冲刺卷四语文
    3、2024百师联盟高三开学摸底考语文
    4、百师联盟2024高三冲刺卷四语文全国卷
拔舜,把政权交给他,天下安定;禹在阴方(地名)之中选用益,把政权交给他,九州定:汤选用在厨房工作的伊尹,把政权交给他,谋略成功;文王推举从事渔猎工作的闳天、泰颠,把政权交给他们,西方的各个部落臣服。所以,在这个时候,即使处在厚禄尊位的臣子也没有不带着敬畏之心来做事:即使是农民和工匠这类人,也没有不兢兢业业努力做事而富有善心的。材料二:大凡偏才的人,全都是只有一种特长。所以偏才在一个具体职位上能够发挥其长处,而放在治理国家的重任上则会显出其短处。为什么这样说呢?偏才在一个具体职位上,会和其他的人合力获得治国的成就。而治理国家,则要求用具有普遍意义的方法调动百官的能动性。再有,一个国家有俗和教化的不同,百姓有激烈和和的不同,而人才的各种能力也各不相同,所以用他们执政就会有得有失。所以采用王道教化的方式来执政的人适合统理国家大政,用他们治理小事,就是不合时宜,不切实际。采用区别与保护的方式来执政的人适合治理纷乱的局面,让他们治理安定局面,则会失去安定。采用权术谋略的方式来执政的人适合治理危难局面,让他们治理常态局面,则不会出现奇迹。采用矫枉抗厉的方式执政的人适合治理奢侈的民风,让他们治理疲惫的百姓,则会使百姓受到摧残。采用和谐和和缓的方式执政的人适合治理新创立的局面,让他们治理旧局面,则会不见实效。采用公正严苛的方式执政的人适合治理纠正奸佞狡诈,让他们治理边境地区,就会造成百姓逃亡。实行威慑刚猛政治的人适合讨伐叛乱,让他们治理善良的百姓,就会对百姓残暴不仁。利用权变、构思巧妙的方法执政的人适合治理富足的地区,让他们治理贫瘠的地区,则会徒劳无功使百姓困苦不堪。所以应当根据才能授官,对此不可不谨慎行事。具有以上种种才能的人,都是偏才。所以有的人能说不能做,有的人能做不能说。至于兼备多种才能的国家栋梁之才,能说能做,所以是众多人才中的杰出人物。君主的才能与人臣的才能不同,所以为臣者以恪尽职守的才能为能力,君主以善于用人为能力。为臣者以能言善辩为能力,为君者以听取不同的意见(兼听)为能力。为臣者以实际建功立业为能力,为君者以能赏罚公正为能力。君主的能力与众臣不同,所以能驾驭各种人才。15.C(“都有烘托抒情主人公喜悦心情的作用”错,文中的“流莺”是乐景衬哀情,表现主人公因思念未归之人的哀怨之情。)16.①词的结尾三句描写了在海棠花影下,在杜鹃声里,在黄昏暮色中,女子在等待丈夫归来的画面。②渲染出优美而又哀伤的氛围,烘托出思妇的美好形象和对归人的期盼之情。③“立尽”二字表明思妇在渡头伫立之久,从早至晚,直至黄昏逝去,可见思妇期盼归人的心情之切。(每点2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17.(1)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3)示例一: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示例二: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示例三: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每空1分,添字、漏字、错字则该空不得分)18.①春寒料峭(或乍暖还寒)②迫不及待(或争先恐后、兴高采烈)③落英缤纷(每个1分,符合文意即可)19.A:而杏花什么都不去盯B:看到一些吟咏杏花的文字C:她们只管自己开放着(每空2分,符合文意表达流畅即可,其他答案酌情给分)20.①原句将种植杏树的工序具体列出,并单独成句,不仅强调了种植杏树的艰辛,更使这种艰辛具体可感,改句则没有这样的效果。②原句采用反问句强调了种植杏树的每一步都浸透着乡亲们的心血,语气更强烈,而改句只是一般的陈述句,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第①点3分,第②点2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21.①采用第二人称叙述,拉近了作者、读者和杏花的距离,给人以亲切感,抒情强烈,表现力强。②两次采用“你如果留心一下”这样的假设句来表达,创设特定的情景,引导读者慢慢进入杏花所面对的世界,体会杏花坚定不移的品格。(第①点1分,第②点2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22.B(文中加点处的修辞手法是比喻。A项,用典。B项,比喻。C项,反问。D项,对比。只有B项和文中加点处使用的修辞手法完全相同,故选B项。)23.【写作提示要关注文字材料中的三种“乐”,即“助人为乐”“知足常乐”和“自得其乐”。首先要明确各自的内涵。“助人为乐”指的是帮助别人可以从中得到快乐,“知足常乐”指的是知道满足就能经常快乐,“自得其乐”指的是要有好心态,自己给自己找乐子。其次要问“为什么”。为什么要助人为乐呢?因为帮助人的过程可净化自己的灵魂,升华人格。为什么知足能常乐呢?因为知足是人生快乐的底线,一个不知足的人永远无快乐可言。为什么要自得其乐呢?因为只要自我感觉和体验良好,自己认为生活得很愉快,很开心快乐,那么就是幸福。其三要问“怎么样”。怎样助人为乐?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迫切需要帮助的人。怎样知足常乐?对无限的欲望追求保持警惕,削弱某些欲望。怎样自得其乐?要有自己的爱好,有自己的精神追求。不能只谈其中一种,要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比如三个词所说的三种乐代表了人生快乐的三种境界,“知足常乐”是基础,“自得其乐”是难得的境界,“助人为乐”是最高境界。【参考立意】①一个懂得知足常乐的人,容易自得其乐,也会以助人为乐。②用知足常乐的心态,对抗生活的艰难;用自得其乐的心态,面对生活的起伏;用助人为乐的心态,常做善事好事。③能够以助人为乐趣的人生必然是大写的人生,与知足常乐与自得其乐相比,它是以衡自身欲望来助人获得快乐的更高境界。…【高三(上)第一次联考·语文参考答案第2页(共2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