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HUN]六试题

19

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HUN]六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届衡中同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06:40⊙℃Z0四56,l令,65历史578C辽宁答案.pdf☑●●20.示例论题:辛亥革命具有进步与保守的双重面孔。(2分)阐述:辛亥革命前,具有全国性资产阶级政党性质的同盟会建立,成为革命的领导核心: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为革命提供了明确的纲领:革命派通过发行报刊、与立宪派(保皇派、维新派)论战,推动了革命思想的传播。辛亥革命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高三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578C·LN.幕。革命能够推翻帝制并建立共和制度绝非历史偶然。但辛亥革命对旧制度的打击并不彻底,清帝逊位后仍保留称号,受到优待,各地的革命政权也往往为旧官僚、立宪派所把持,为此后长期的地方割据埋下了隐患。辛亥革命在广大群众受到广泛的新思想洗礼之前就完成了政体的转换,这导致民国初年的共和制虚有其表,各地的军阀也假借西方民主的部分概念,欺骗民众以行专制之实。辛亥革命也未将革命矛头指向帝国主义,无法真正完成民族独立、解放人民的历史任务。(8分)综上所述,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从政治、经济、社会风俗等方面大大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进步,但革命成果为封建军阀所窃取,使社会陷入长期的分裂动荡局面。(2分)(“示例”仅供参考,学生若从“辛亥革命存在暴力与妥协的双重面孔”“辛亥革命时期民族主义的激烈场面与对民权主义冷淡态度并存的双重面孔”等角度拟定论题并加以阐述,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高三历史·参考答案第2页(共2页)】578C·LN:7其他应用打开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