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丁丁冬冬学识字(二)2》教学设计之一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届衡中同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2》教学设计之一)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注意语境,通过语境来确定所填写的语句。第(1)题,需关注“用猿'等意象来描写夔州的秋天”“直接抒发了诗人远离故乡而长期漂泊在外的悲愁”等关键信息;第(2)题,需关注“诗人感叹年华易逝,借酒解忧”等关键信息;第(3)题,需关注“写乘船在江面上自由漂荡,像是凌空乘风飞行而不知将停留在何处”等关键信息。还要注意默写不能多字、漏字和错字等。本题易错字:(1)啸,作;(2)当;(3)冯,御。18.①一挥而就(一挥而成)②呕心沥血(殚精竭虑)③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坚持不懈)(每处1分,如有符合语境的其他成语,也可给分)【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一挥而就:一动笔就完成了,形容写字、写文章、绘画很快就完成了。②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思,耗尽心血。③持之以恒:有恒心地坚持下去,不间断,不松懈。19.示例:广大文艺工作者必须扎根于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寻找灵感、积累素材和提升境界,把人民是否满意作为检验作品好坏的标准。(一处1分,两处3分,三处4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可酌情给分)【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有三处错误:①成分残缺,在“实践”后面添加“中”;②语序不当,将“积累”和“寻找”互换位置;③不合逻辑(搭配不当),删去“是否”或将“好作品”改为“作品好坏”。20.①比喻句把作家手中的笔比作刻刀,把作家精心写作的作品比作雕刻家雕琢的艺术珍品,表达生动形象。②强调了作家应把提高质量作为作品的生命线,以严肃的态度和严格的标准努力提升作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首先要理解比喻句表达的意思,然后要在语境中分析比喻修辞的表达效果,最后概括作答。21.C【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C项和文中加点词“孤魂”的引号均表示特殊含义。A项表示特定称谓;B项表示引用;D项表示反语。22.“这”指“中国乡村人口是固定的”;(2分)这句话不能删去,起强调作用,(2分)强调随着人口增加,流动迁移是必然会发生的。(2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句子含意的能力。23.【写作提示】本题考查写作能力。(一)材料解读(1)“学习”的话题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我们要活到老,学到老。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才可以博学多识,才可以做到“知明而行无过”…(2)“善借外物”的话题凭借外物之力,可以登高远跳,可以渡江过海,可以傲世苍穹,可以抵近至远,可以阅古览今,可以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可以实现双赢共赴未来…(3)“积累”的话题积土可以成山,积水可以成渊,积善可以成德,积累一小步就是一大步,积累一粒沙就是一座塔…无数量的积累可以引起质的变化、质的超越…除此之外,还可以挖掘的话题有“专心和浮躁”“实践与思考”“磨炼自我”“强与弱”“优与劣”“坚持不懈”“舍与不舍”“主观与客观”“永不放弃”等。(二)写作任务和要求分解任务一:主题作文必须紧扣主题,写出自己的感悟和思考。没有明确表达“从《劝学》中汲取智慧”主题的,不能评为一类文和二类文。任务二:结合材料材料的内容必须在行文中有所体现,有概述或分析。要由材料引出自己的感悟和思考。【高一语文·参考答案第3页(共4页)】·23-174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