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德英才大联考·湖南师大附中2024届高三月考试卷(六)历史答案

17

炎德英才大联考·湖南师大附中2024届高三月考试卷(六)历史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届衡中同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炎德英才大联考湖南师大附中2024高三月考试卷六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0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一随着秦汉时期统一政权的建立,“中国”一词开始代表中央集权制的统一国家。元、明以来,“中国”作为国家名称被正式使用,特别是在与西方国家的交往中。对内一般以朝号自称,对外则称“中国”。材料二严复指出:“国家为有机体,斯其演进之事,与生物同。”天演之理为国家求“新”提供了理论支持,极大地促进了“新”字与“中国”一词的结合。康有为最早提出建立一个“新中国”设想。雏新思潮和进化思想使“新中国”概念逐渐得到民众认同。1900年前后,“新中国”一词开始被频繁使用,“新中国”的概念内涵和话语使用不断发展,立宪、共和一度成为不同群体的“新中国”理想,“新中国”话语不断唤醒着国人对现代民族国家的认知。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王玉玲《清末民初“新中国”一词的概念内涵与话语演进》(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一词内涵的变迁。(6分)生(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一词出现的时代背景及意义。(12分)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烯材料东周至秦朝这一时期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极其重要,对后世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极子其巨大且深远的影响。正是这一时期,中国完成了历史上第一次社会大转型。在此之前,中国是血缘社会,在此之后虽然仍有浓重的血缘色彩,但转向了地缘社会;在此之前是封建诸侯、贵族分权的时代,在此之后是专制独栽、帝王集权的时代。而这一重大转变,被史学家称为“周秦之变”。烟摘编自辛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周秦之变”这一论断进行阐释。(12分)霄【高一历史第6页(共6页)】2023202.15O7:29
本文标签: 师大名师金卷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