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师联盟 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一)1语文(全国卷)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届衡中同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1语文(全国卷)试题)
格或的诗还是自由诗啊。在诗体上双极发展,漂泊不定的新诗才能立于中国大地之上,才能适应民族的时代的审美,在当代诗坛上克当主角,毛泽东的“以新诗为主体”的诗学主张才能真正实现。(摘编自昌进《重破轻立,新诗的痼疾》)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自由诗作为“破”的先锋,有历史的合理性,为新诗赢得了光荣,其成就超过了格律诗。B自由诗被解释为一种可以随意涂鸦的诗体的时候,就失去了“诗”的本性,而急提升。C自由诗是中国诗歌的一种新变,近百年中也出了不少佳作,但它已退出了世界的潮流。D.格律体新诗寻求相对稳定的有规律的诗体,格律体新诗的成形是新诗美学确立的标志。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举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的诗歌《列宁》的例子,论证不少大诗人都是格律体的大师的观点。B.文章把古希腊对“诗”的理解和孔子对“诗”的理解进行类比,论证自由体诗人也要有形式感的观点。C.文章在阐述格律体新诗在形式上的美学要素时,分别从格式和韵式两个有联系的角度进行论证。D.文章有破有立,先批驳王力的观点,再引用艾青的话佐证自己的观点,论证有韵脚的诗不是自由诗。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体的单极发展是新诗近百年的最大教训之一,中国新诗发展史主要是自由诗的历史B.自由体新诗和格律体新诗双峰对峙、双美对照,这种两立式结构才是诗坛的合理生态。C.艺术无绝对的自由,束缚给艺术制造困难,束缚自由诗的内容,才能创造机会,产生佳作。D.格式和韵式是诗的节奏的视觉化和节奏的听觉化,这二者是格律新诗成熟的两个要素。(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在学校的近旁,你有时会看见学生们带了些玻璃器,在春水灌溉过的稻田中,或路旁清水的池沼里的水草间找寻些什么。他们是在找寻水螅。水螅是不引人注意的着生在水草等处的小生物。它的身体像条橡皮管,底下蒙住的,上端有一口,口旁生着六条或更多的触手。它的身体细到像针一般,只有几分(1分等于0.0033米)长,颜色普通淡褐色,但也有绿色的。它是小动物,用触手捕食更小的动物吃。它的身子和触手会伸长,也会缩短一缩短到像一个线结。如果把它捉来,养在平边的,即方形或长方形的培养器内,放些水草和水蚤进去,置在近窗口处,它便生活在向阳的一面,可以观察它的生活史。这些小生物被人看见,据科学史上的记载,早在1702年。当时有一个荷兰人,叫雷汶胡克的,用了简单的显微镜,察见了许多小东西,水螅便是其中之一。但是它被人详细地研究却是在1740年以后。那时有一个日内瓦人叫忒兰勃利,在海牙一户人家当家庭教师,在离海牙约莫三里路的乡下池沼里,因找寻水生昆虫看见了水螅。他当它是一株小植物,他当它的触手是一朵花。他知道植物中如含羞草是会动的,水螅这种小植物会运动,自然没有什么奇异。他把它取回,养在玻璃缸里。但是水螅不但会运动,而且会移动。它会弯下身去,生触手的一端吸住支持物,一面提起基部,移一点路,再固着于别一处。忒兰勃利见它在玻璃缸内移动了。遂觉得它不是植物,一定是动物。他又做了一个试验,把水螅直切为两段,经过一个时候,他见下半截的上【高二语文第2页(共8页)】·22-05-484B·
本文标签: